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

才解征鞍又远行,相看意气转纵横。
故宫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风动石鲸。
词笔已从梁苑秃,诗情又向灞桥生。
陇头流水声幽咽,似我频年送别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初秋,当时王昌龄任江宁丞。这首诗描写了王昌龄在大侄子从金陵(古地名,今南京)回京时,因公务繁忙而送别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侄子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时刻的感慨。

首句“大侄书金陵回”,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侄子。他刚刚从金陵(今江苏南京)返回,给王昌龄带来了消息。次句“即走西安”,描述了侄子即将离开的场景。这里,“即”字表现出侄子匆忙的样子,而“走”则暗示了他即将离去。第三句“怅然念之”,表达了王昌龄对侄子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怅然”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王昌龄内心的失落和惆怅。最后一句“不知何处寄风烟”,则是王昌龄对侄子未来命运的担忧与期盼。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