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唐陶庵先生

早投簪绂遂幽襟,偃卧蓬蒿足醉吟。
衣履尚存耆旧色,须眉真见老成心。
天涯故国忧方切,梦里华胥感自深。
闻道欲归仍远适,云山何路许追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唐陶庵先生》是清代诗人孙一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背景:《赠唐陶庵先生》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这是在诗人晚年或归隐时期所作。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政治以及时代的深刻思考。
  2. 作者简介:孙一致,字惟一,江南盐城人,顺治戊戍年(公元1658年)赐进士第二人,官至侍读学士。其一生仕途坎坷,曾投簪而归,隐居乡野,以诗文自娱。
  3. 诗歌原文
    早投簪绂遂幽襟,偃卧蓬蒿足醉吟。
    衣履尚存耆旧色,须眉真见老成心。
    天涯故国忧方切,梦里华胥感自深。
    闻道欲归仍远适,云山何路许追寻。
  4. 主题思想:诗歌中既有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有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沉感慨。诗人通过对友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变化的忧虑。
  5. 艺术手法:孙一致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衣履尚存耆旧色”中的“耆旧色”指的是老朋友的痕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梦里华胥感自深”则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6. 情感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时代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时代的忧虑。
  7. 文化价值:作为清代文人的作品,《赠唐陶庵先生》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研究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赠唐陶庵先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朋友的深情回忆和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孙一致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思想。《赠唐陶庵先生》不仅是孙一致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