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别姬

铁铸鸿门错,虞兮可奈何。
恨填垓下溢,泪洒酒边多。
香梦销锋镝,柔肠裂绮罗。
君恩酬一剑,妾世误双娥。
死别还生别,悲歌接楚歌。
八年同帐幄,片席邈山河。
玉玦终遗憾,金雕莫漫驮。
他时魂化草,舞态尚婆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垓下别姬》是清代孙思敬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故事,讲述了秦末楚国名将项羽在垓下之战中与虞姬的生死离别。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 诗作内容:《垓下别姬》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项羽与虞姬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诗中的“铁铸鸿门错,虞兮可奈何”表达了项羽因听信奸臣之言而导致的误会和悔恨。而“恨填垓下溢,泪洒酒边多”则揭示了虞姬对项羽深深的无奈和悲哀。诗中提到“香梦销锋镝,柔肠裂绮罗”,形象地描绘了虞姬为了成全项羽,选择了自刎的悲壮场面。诗的最后一句“死别还生别,悲歌接楚歌”深刻反映了两人之间生死相随、不离不弃的爱情。
  • 历史背景:《垓下别姬》的故事原型来源于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韩信曾命李左车到项羽处诈降,诓骗项羽进入埋伏圈,致使项羽及部队在九里山遭遇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困在垓下。项羽突围未果,四面楚歌中感到大势已去,与虞姬饮酒作别。随后在乌江边自刎殉国。

《垓下别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