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龚仲芬太夫子重游泮宫二首 其二

我生虽晚未嫌迟,眉宇还欣挹紫芝。
潞国精神真矍铄,汾阳福泽不差池。
从知文苑推前辈,况有书香笃本支。
剧幸比邻欢喜地,年年欢喜进琼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龚仲芬太夫子重游泮宫二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孙思敬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学者的尊敬和对其学问与精神风貌的赞美

孙思敬作为清代的文人,其作品多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前辈学者的敬仰。《贺龚仲芬太夫子重游泮宫二首 其二》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诗中不仅描绘了学者本人的形象,更通过对其精神风貌的赞美来展示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对知识的尊崇。

诗中的“我生虽晚未嫌迟”反映了作者虽然出生较晚,却并不觉得有所遗憾,这种豁达的心态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而“眉宇还欣挹紫芝”,则形象地描绘了学者眉宇之间流露出的书卷气,仿佛汲取了紫芝的灵性,显示出一种内在的智慧与从容。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外貌的赞美,更是对其学识与品格的高度认可。

诗中的“潞国精神真矍铄,汾阳福泽不差池”更是将学者的精神风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提到的“潞国”和“汾阳”,分别指的是潞安郡王傅霖和汾阳郡王郭子仪,他们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名将,以其坚毅刚正和仁爱为人所景仰。通过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提及,诗人不仅赞颂了学者的个人品质,也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正直和仁德的推崇。

诗的最后一部分,“从知文苑推前辈,况有书香笃本支”,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学者学术地位的认可和对其家族书香传承的重视。这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家族文化传统的推崇。

《贺龚仲芬太夫子重游泮宫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赞美学者的诗歌,更是一篇展现作者深厚文化底蕴和崇高品德的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学问、道德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