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杨三 洪大 黄二 放舟看荷至平山堂 其一

西风吹散青磷火,几处苑门深不锁。
涧底宫娃化碧多,月明幻出花千颗。
细丝垂柳浓扫天,白蘋叶暖生暮烟。
水香十里泛舟入,似梦非梦仙非仙。
石径朱栏看不足,惊蝉一声溪树绿。
商女何知说旧游,吴娘只解歌新曲。
轻桡贴水桥上头,移篷争得风飕飗。
露华点衣鬓丝䙚,晚凉多处愁清秋。
半陂森沈湿红冷,岸脚插入波光暝。
鵁鶄鸂𪀦呼不来,唤起花魂抱花影。
醉中看天天倒垂,仰首欲踏青琉璃。
舟人催归倦仆寐,斗柄行拄城楼西。
是时月落风满渚,老鸮据巢作鬼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杨三 洪大 黄二 放舟看荷至平山堂·其一”是一首清代诗人孙星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孙星衍(1753年—1834年),字渊如,号文筒、春在堂主人、石泉老人等,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金石文字学者和诗人。他出生于江苏嘉定,一生著作颇丰,其文学成就尤其在诗歌、骈文和词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 创作环境:该诗作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作品的风格来看,可能属于清代中后期的文化氛围下的产物。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崇尚自然,倡导回归自然的文艺创作理念,孙星衍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和对自然之美的颂扬。
  1. 诗作内容
  • 自然景观描绘:诗篇开篇便以西风起,青燐火散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深秋夜幕降临时的静谧与神秘感。
  • 荷花池边景色:诗中描述了荷花盛开的景致,涧底的宫娃化为碧绿的荷叶,月明时千颗花影幻化而出,生动地描绘了荷塘夜色中的幽美景象。
  •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诗中通过对千舟远去的想象,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偕杨三 洪大 黄二 放舟看荷至平山堂·其一》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精彩描绘,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