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粟北河舟中即事口占十首 其七

啼鴂声中绿树稠,乍尝乡味减乡愁。
鲚鱼清饮如蝉洁,何事浮沉在浊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转粟北河舟中即事口占十首·其七》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之一。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后更名升庵,又改增城,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他是明朝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与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宋濂并称“六才子”。他著有《升庵集》、《丹铅录》、《艺林伐山》、《升庵外集》、《逸史》等。

在这首诗中,杨慎通过描绘北河漕运途中所见之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内容概述:诗中的“转粟北河舟中即事”,描绘了诗人在漕运途中目睹的景象。而“口占十首”则表明这是一首即兴之作,可能记录了作者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所思所感。
  2.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通过对北河漕运的描述,诗人似乎在暗示国家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以及个人的命运如何受到国家大政的牵连。
  3. 艺术特色:杨慎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这首诗中,他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漕运的场景,并通过这些场景引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转粟北河舟中即事口占十首·其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现实意义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