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埋三径菊荒篱,归计秋风莫再迟。
泛梗官场馀我共,浮云世事几人知。
有情雪认飞鸿印,无恙松留待鹤枝。
记否僧寮同听雨,六年如梦不多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苔埋三径菊荒篱,归计秋风莫再迟。
泛梗官场馀我共,浮云世事几人知。
有情雪认飞鸿印,无恙松留待鹤枝。
记否僧寮同听雨,六年如梦不多时。
《六月三十日游栖霞在珍珠泉壁见王梦楼太守诗次韵和之因寄汪春田太守二首》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五言古诗之一。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4年)夏天,作者奉使赴京途经山东,曾与梦窗相会于栖霞寺,后因故离去;又曾与王梦楼在珍珠泉壁上留诗。后来,他又去拜访了梦楼的友人汪春田。于是,他写下了两首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一首:
六月三十日游栖霞在珍珠泉壁见王梦楼太守诗次韵和之因寄汪春田太守 其一
六月三十日,余自京师朝回,至栖霞寺而别梦楼,乃访王君于泉石间。君方赋新诗以见属,且云:“珠壁光浮翠羽,璧泉响逐金钟。”余既感其清妙,乃次其韵为诗二章。
第二首:
六月三十日游栖霞在珍珠泉壁见王梦楼太守诗次韵和之因寄汪春田太守其二
梦楼诗云“珠壁光浮翠羽”,盖比玉井也。君诗“璧泉响逐金钟”,盖比金粟也。余尝闻玉井、金粟皆在西太一宫,今则不知所在矣。然君诗中用此语,固无不可,特恐后世之君子或失其指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两位诗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