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青山但观瀑,使君风味尚书生。
岩如翠黛窥帘出,官似神仙着屐行。
却对急流思勇退,谁从高处更扬清。
披图我愧征尘满,何日来听万壑声。
华秋槎司马观瀑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秋槎司马观瀑图》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孙星衍创作的古诗,描绘了观瀑的场景和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不买青山但观瀑,使君风味尚书生。岩如翠黛窥帘出,官似神仙着屐行。却对急流思勇退,谁从高处更扬清。披图我愧征尘满,何日来听万壑声。
作者介绍:孙星衍(1733-1819),字伯雍,号琴西,山东聊城人。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与纪晓岚并称“南孙北纪”,在文学和史学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华秋槎司马观瀑图》可能是他游览某瀑布后所作的诗,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艺术特色:《华秋槎司马观瀑图》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哲理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感慨与思考。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色仿佛有了生命,更加引人入胜。
文化价值:《华秋槎司马观瀑图》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和哲学思想的艺术作品。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同时,该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淡泊与超脱。
历史背景:此诗作完成于清朝时期,正值封建社会末期,文人墨客普遍面临政治压力,追求精神自由成为当时社会的共同愿望。孙星衍作为一位有学问且不羁于世的文人,其诗作往往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
《华秋槎司马观瀑图》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欣赏,还因其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后世传颂。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以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