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洪稚存太史

酒痕犹染旧时襟,相对居然鬓雪侵。
结绶萧朱曾接踵,抽簪元白又䏈吟。
及身易定千秋业,经世难灰一寸心。
只恐未移麋鹿性,便游广夏忆长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洪稚存太史》是一首清代诗人孙星衍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洪亮吉的怀念与致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其学问成就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歌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信息
  • 孙星衍(1753-1820年),字子潜,一字稚存,号观堂,又号晴江,河北安平人。他是清代著名学者、天文学家及经学家,与王念孙、王引之并称“三王”。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行高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诗歌原文
    酒痕犹染旧时襟,相对居然鬓雪侵。
    结绶萧朱曾接踵,抽簪元白又䏈吟。
    及身易定千秋业,经世难灰一寸心。
    只恐未移麋鹿性,便游广夏忆长林。
  2. 诗歌鉴赏
  • 在这首诗中,孙星衍通过描绘与洪亮吉相见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诗句“酒痕犹染旧时襟,相对居然鬓雪侵”描绘出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岁月无情带来的变化,展现了两位文人的友情历经风霜而愈发深厚。
  • “结绶萧朱曾接踵,抽簪元白又䏈吟”则反映了洪亮吉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和他依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爱好。这里的“结绶萧朱”和“抽簪元白”分别指代了洪亮吉的官职和政治生涯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 结尾两句“及身易定千秋业,经世难灰一寸心”,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愿望和决心。他认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伟大的事业,即使面临困难也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 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尊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文化追求和人生境界。

《次韵答洪稚存太史》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敬意的诗歌,更是孙星衍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还能深刻理解他们对待友情与事业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