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历下之官兖州道中即事

骢马红旌静不喧,玉京回首忆高寒。
三齐名士争投刺,一路青山送到官。
使者车单如客过,圣人家近借书看。
时清不用矜风节,惭愧儒冠换豸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历下之官兖州道中即事》是清代诗人孙星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背景:

  1. 作者介绍
  • 孙星衍(1713—1804),字伯渊,号季逑,江苏阳湖人。他是乾隆五十二年的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后因不满和珅被贬为刑部主事,官至山东督粮道。
  • 孙星衍在年轻时就以工词章闻名,与同乡的洪亮吉、黄仲则齐名;他后来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并旁涉诸子百家,精通各种学问。他辑刊了《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以及《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集》等著作。
  1. 诗歌原文
  • 骢马红旌静不喧,玉京回首忆高寒。
  • 三齐名士争投刺,一路青山送到官。
  • 使者车单如客过,圣人家近借书看。
  1. 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骢马红旌静不喧,玉京回首忆高寒。”此联表达了作者在前往兖州的路上,马匹安静地行进着,周围的景象宁静而古朴。同时,回忆起古代玉京城的景致,流露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 颔联:“三齐名士争投刺,一路青山送到官。”描述了沿途的文人墨客争相拜访,而青山连绵不绝的道路一直延伸至官府。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人文的繁华,又有自然的清幽。
  • 颈联:“使者车单如客过,圣人家近借书看。”展现了官员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车辆简单朴素,像是普通的访客,而圣人之家附近则有书可借,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文化氛围。
  • 尾联:“时清不用矜风节,惭愧儒冠换豸冠。”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需要刻意炫耀自己的风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因政治斗争被迫改变自己身份的无奈与羞愧。

《自历下之官兖州道中即事》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