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予心壮,湖山公业成。
闲门思剥啄,具黍语倾情。
问径幽期惬,循途暮霭生。
只疑峰到眼,谁识背山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著述予心壮,湖山公业成。
闲门思剥啄,具黍语倾情。
问径幽期惬,循途暮霭生。
只疑峰到眼,谁识背山行。
《自随园登清凉山以不识路止 其二》是晚清文学家袁枚的作品。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登清凉山,不知路之终,忽见一寺,名清凉寺,遂入而憩焉。
坐久,见其僧持花来献,因问:“此何树也?”答云:“不记其名。”
余笑曰:“我亦忘其名矣。”
盖古木也。
然其枝干苍劲,叶如碧玉,虽无花而实艳于诸花。
因念古人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出此者乎?
予谓非也,但以意想之耳。
时有游人至,僧起而趋,余因指树曰:“此古木也,可为文,可作画。”
僧欣然应之。
余乃为文以记之,且欲求石刻之。
僧言:“寺中无此物,他日当为补之。”
余谢曰:“不必补,即今为之,亦可也。”
僧喜,出纸索笔甚急。
余方凝思,忽见树心一点如星,大如弹丸,光闪烁不定,因忆袁简庵所云:“树心一点红”也,遂书之。
僧视之曰:“此天火之色,非人力可及。”
余默然良久,叹曰:“天地间似此者多矣!独此一株,得未曾有对证如此耶!”
僧曰:“此佛家之物也。佛氏以色相示人,如镜之悬日月,鉴形骸,故外物之来,不能逃其照也。今尔何知?妄执为己物耶?”
大愧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