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予心壮,湖山公业成。
闲门思剥啄,具黍语倾情。
问径幽期惬,循途暮霭生。
只疑峰到眼,谁识背山行。
诗句原文:
著述予心壮,湖山公业成。闲门思剥啄,具黍语倾情。问径幽期惬,循途暮霭生。只疑峰到眼,谁识背山行。
译文:
我撰写的著述使我内心感到自豪,我的湖山事业已经成就。我在闲暇之门思考着是否应该敲门进入,准备了一些粮食想要与对方倾谈。在探寻小径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满足感,而沿着道路行走时,暮色中的雾气逐渐升起。我只怀疑山峰就在视线中,但又有谁能真正了解我背对青山独自前行的情况呢?
赏析:
孙星衍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与学问事业的双重热爱。诗中“著述予心壮,湖山公业成”两句直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学术和文学成就的自豪感。这种成就感不仅来源于个人的才华和努力,也得益于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
“闲门思剥啄,具黍语倾情”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深思熟虑、准备与知己交谈的情景。这里通过“剥啄”一词,传达了诗人在门前徘徊等待的迫切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次交流的重视。
“问径幽期惬,循途暮霭生”则表现了诗人在探索小径时的惊喜和满足。这里的“幽期”意味着诗人期待与某个特别之人的会面。而“暮霭生”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憧憬。
最后两句“只疑峰到眼,谁识背山行”则是诗人对自己孤独前行的感慨。在这里,山峰仿佛就在眼前,但又似乎难以捉摸。这种模糊的感觉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和生活的双重追求。同时,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美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