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隐松篁,藤萝覆短墙。
地偏游骑少,僧懒讲台慌。
细雨斜侵帽,微风暗袭裳。
归心时切切,日夕下牛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古寺隐松篁,藤萝覆短墙。
地偏游骑少,僧懒讲台慌。
细雨斜侵帽,微风暗袭裳。
归心时切切,日夕下牛羊。
《雨过板桥寺》是一首描绘寺庙和自然景色的清代诗作。
《雨过板桥寺》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奚自,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自然风景画卷。诗中的“地偏游骑少,僧懒讲台慌”描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静谧以及僧人的悠闲生活状态。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古刹清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诗中“细雨斜侵帽,微风暗袭裳”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雨中行旅的情景。雨水斜斜地打在帽子上,微风吹动着衣角,这样的细节描写增加了诗句的真实感和画面感,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行走于雨中、体验着风雨交加的氛围。
诗的最后一句“归心时切切,日夕下牛羊”,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整首诗显得更加丰富和完整。
《雨过板桥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力,也能深刻理解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