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隆中草庐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隆中草庐》并非凌如焕的作品,而是明代诗人高启的诗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高启,字季迪,号槎轩,江苏无锡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是永乐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后因事被贬。高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2. 诗歌原文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杨柳渡头风,桃花堤下人。  
  1. 诗歌赏析:该诗通过描绘长江、落日、杨柳、桃花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同时,诗中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这种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境遇交织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题隆中草庐》实际上是高启的诗作,而非凌如焕所作。通过对高启生平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