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诗句原文:
摄衣岘山巅,停舟鹿门涘。
凭吊草庐人,抱膝山之趾。
烛照天下事,未尝一挂齿。
一朝感知遇,卧龙挟云起。
攘外遏强寇,安内辅孺子。
伊吕良可追,管乐讵足拟。
二《表》泣鬼神,耿耿光青史。
命毕五丈原,恨流江汉水。
当年有庞公,陇上秉良耜。
足己外无求,民物捐敝屣。
惟公立谈时,决策扶炎纪。
闭户不失人,救世不枉己。
缅怀三代下,谁许齐一揆。
用行而舍藏,庶乎子渊氏。
译文:
诗人凌如焕在岘山之巅穿上朝服,停船于鹿门山下。他凭吊草庐中的隐居者,抱着膝盖坐在山脚下。他以烛火照亮天下大事,却未曾将其挂在心头。一天,他感受到了知己的知遇,诸葛亮像云一样崛起。他抵御外敌,安定内乱,效仿伊尹、吕尚,管仲和乐毅也不足比拟。他的两篇表文感动了鬼神,光辉照耀青史。他在五丈原结束生命,遗憾地流下了江汉的水。当年,有一位名叫庞公的人物,在陇上行医,不求名不求利。他只做自己的事情,对外不贪求,对内不枉己。他怀念古代三代时期,谁能与齐桓公相提并论?他用实际行动来做事,舍弃空谈。他拯救世人却不自夸其功劳。他回顾过去的历史,谁能超越伊尹或吕尚呢?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的“用行”。他坚守自己的理念,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初心。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个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形象,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中提到他“用行”而不“舍藏”,体现了他为国为民的决心和责任感。同时,诗也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如伊尹、吕尚、伊吕等人。这些历史人物都曾为了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最后,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向往,希望有人能够超越历史人物,实现理想的政治局面。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深沉,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