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岳父母及内兄联

山颓抱恸,水竭兴嗟,自怜小婿不才,入赘君家愧冯布;
萱荫久凋,椿庭复冷,犹幸冢男随侍,承欢地府有莱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岳父母及内兄联”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倪星垣的作品。倪星垣的《挽岳父母及内兄联》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挽岳父母及内兄联》展现了倪星垣深厚的诗歌功底。诗中运用了典型的比兴手法,如“归真隔十四载光阴”与“对饮恍卅馀年尘梦”,通过时间的流逝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倪星垣对于自然景象的深刻描绘能力,如“山颓抱恸,水竭兴嗟”,利用自然界的变化来映射人心的哀伤。在语言运用上,诗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词汇,如“入赘君家愧冯布”、“承欢地府有莱衣”,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挽岳父母及内兄联》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悼之情的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的体现。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被视为人伦之始,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重要基石。倪星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族长辈的尊敬和对他们离世的悲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亲情纽带的重要性。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挽岳父母及内兄联》展示了倪星垣在诗坛的地位和影响力。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倪星垣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感人肺腑,更在形式上独具一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倪星垣的《挽岳父母及内兄联》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诗歌仍然是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和研究像《挽岳父母及内兄联》这样的经典作品,不仅能够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挽岳父母及内兄联》作为倪星垣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文化传承、情感表达和社会教育等多个层面展现出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能领略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变迁中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