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母真苦命劳人,桑榆日薄,尚抚遗孤,料应令伯陈情,罗拜阶前兰亦泣;
爱女为吾门佳妇,萝茑从亲,惊闻噩耗,愁睹阿咸执绋,归游林下竹犹寒。
挽亲母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亲母联》是清朝诗人倪星垣创作的一首对联。这副作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下面是对《挽亲母联》的介绍:
作者介绍:倪星垣,字为章,号半农居士,直隶献县周官屯人。他的家族成员包括妻三、大兄维垣和二兄丰垣等。倪星垣一生经历复杂,既有作为文人的才华,也承受着家庭和个人生活的重压。他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其中就包括了《挽亲母联》这样感人的作品。
作品原文:《挽亲母联》原文如下:“贤母真苦命劳人,桑榆日薄,尚抚遗孤,料应令伯陈情,罗拜阶前兰亦泣;爱女为吾门佳妇,萝茑从亲,惊闻噩耗,愁睹阿咸执绋,归游林下竹犹寒。” 这句对联深刻描绘了母亲的辛劳与牺牲以及子女对她的爱戴和思念。
文化背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孝道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种传统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描写亲情、爱情和社会伦理的作品里。《挽亲母联》通过这样的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母爱和子女责任的看法,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
《挽亲母联》不仅是倪星垣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的具象表现。通过对这对联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庭价值和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位置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