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阎桂龄及弟联

同里最相亲,记曾场圃毗连,与我弟昆常话旧;
重泉无所苦,料得室家聚合,逢君叔季益胪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倪星垣的《挽阎桂龄及弟联》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怀念的对联,表达了作者对亡友阎桂龄及其弟弟的深切哀悼和美好祝福

在探讨《挽阎桂龄及弟联》之前,有必要了解倪星垣以及他的时代背景。《挽阎桂龄及弟联》创作于清朝末年,此时中国社会动荡,国难频仍。倪星垣通过这首对联,寄托了他对友人深深的哀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倪星垣(约1785年—1840年),字小堂,一字星垣,号东园,江苏无锡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其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历史情感。倪星垣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文、画等作品都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挽阎桂龄及弟联》的创作背景,也体现了倪星垣的文人气质和高尚情操。阎桂龄作为倪星垣的朋友,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文化追求。在这篇对联中,倪星垣回忆了与阎桂龄的童年往事,以及他们在外家的亲密相处,这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共同的生活经历。

《挽阎桂龄及弟联》的内容与形式,同样值得深入探讨。这副对联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阎桂龄的深切悼念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其中“吾之嗣母”指的是自己的母亲;“君之姑母”则是阎桂龄的母亲;“幼岁许承宗”则是指早年时两人曾在外家相聚的情景,“让枣推梨多厚爱”,这里比喻的是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互相照顾的亲情。而另一句“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则可能寓意着阎桂龄兄弟二人的才华横溢、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最后一句“重泉无所苦,料得室家聚合,逢君叔季益胪欢”则是对阎桂龄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和家人团聚,享受幸福安宁的生活。

《挽阎桂龄及弟联》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值得一提,更因其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倪星垣及其时代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倪星垣的艺术风格及其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