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如纲联

七旬继苦县家声,令弟幸联姻,欲效三号哭李耳;
千古寻密州故事,长男欣作婿,翻教一恸报苏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如纲联》是清代近现代初的一副挽联,由倪星垣创作。以下是对《挽李如纲联》这一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挽李如纲联》的作者是倪星垣,字为章,号半农居士。他是直隶献县周官屯人,拥有妻三,分别为徐氏、王氏及另一不明身份的妻子。他的父亲名叫炳伟(虎文),而他的叔父则是炳焕。在家族关系上,他与令弟有着姻盟的关系,并且与长兄维垣之间也有深厚的亲情联系。

  2. 文学价值:《挽李如纲联》不仅是一副挽联,它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价值。这副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措辞,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巧妙地结合,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挽李如纲联》采用了典型的古典风格,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传达出一种悲凉与哀愁的情绪。同时,这副作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等修辞技巧,使得整个作品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4. 文化意义: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挽李如纲联》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作品,其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同时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挽李如纲联》的出现,无疑为研究清末近现代初的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对于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历史影响:《挽李如纲联》在历史的影响上,虽然可能不如某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作品,仍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通过对它的研究和传播,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侧面,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新诠释和新表达。

《挽李如纲联》不仅仅是一副普通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读者来说,了解并欣赏这样一副作品,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