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鸿逵联

曩年卿月东游,誓将名媲松伊,中国别开新世界;
前夕将星西坠,恨未功齐卫霍,北平顿失故将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张鸿逵联》是清代诗人倪星垣所创作的一首对联,表达了作者对张鸿逵不幸遭遇的哀悼之情。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作: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倪星垣(1638-1704),字青瞻,号南园,江苏无锡人,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厉鹗齐名,并称“南园二妙”。他一生仕途不顺,曾游历海外,通晓兵机,但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最终在困卧滏阳时郁郁而终。
  • 作品风格:倪星垣的诗歌多表现其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对仗工整,用词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作原文及翻译
  • 原文:《挽张鸿逵联》
    壮游海外,畅晓戎机,痛彼苍不祚将才,竟教虎豹其姿,甫作干城身遽殒;
    困卧滏阳,销沈侠骨,幸令子能恢家学,共羡麒麟有种,肯承堂构目先瞑。
  • 翻译:在壮游海外的时候,我通晓了军机之事,悲痛地发现苍天不眷顾那些才华出众的武将,最终他们英年早逝;现在困卧在滏阳之地,消沉地消磨着自己的壮志豪情,幸好我的子嗣能够继续发扬家学,共同羡慕那些像麒麟一样有后代继承的杰出人物,可惜他们却早早离世无法承担家族重任。
  1. 内容解析
  • 悲壮之意:诗中“痛彼苍不祚将才”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才华被埋没的将才的同情和惋惜;“甫作干城身遽殒”则表达了作者对为国家效力的英雄人物不幸早逝的哀叹。
  • 家国情怀:“幸令子能恢家学”展现了作者对家族后代的期望和自豪,希望子孙能够接续家业,发扬光大;“共羡麒麟有种”则是对优秀后代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如同麒麟那样繁衍生息,成为家族的骄傲。
  1.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该诗运用了严格的对仗手法,如首句中的“壮游海外,畅晓戎机”与“困卧滏阳,销沈侠骨”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仗的严谨性和韵律美。
  • 情感真挚:诗中的每一句都流露出作者对张鸿逵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情感真挚感人。
  1. 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该诗作反映了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张鸿逵命运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们心中的恐惧。
  • 表达民族气节:诗中的“痛彼苍不祚将才”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气节,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坚定立场和崇高理想。

《挽张鸿逵联》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更寄托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家族荣辱的深深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