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山人李老

李山人,年已翁,可怜白发颜犹红。
矮茅屋是尔宫,青藜杖是尔童。
烟霞满怀丘壑卧,夜呼骨痛朝呼饿。
戚施举步行逡巡,天意厚汝汝真嗔。
汝不见孙膑成名无一足,苻坚快意得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赠山人李老》是一首清代创作的古风诗,作者是倪瑞璿。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倪瑞璿,清代诗人,与徐起泰继室有关联。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风格在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2. 诗作原文:诗中的“可怜白发颜犹红”描绘了李山人的年迈之态,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头发却依然如红颜般鲜亮。“矮茅屋是尔宫,青藜杖是尔童。”则形容李山人的居所简陋,以及他使用的老去的拐杖。
  3. 诗意赏析:诗中通过“夜呼骨痛朝呼饿”等句子展示了李山人的困苦生活,体现了诗人对于这位山人境遇的同情和理解。同时,“戚施举步行逡巡,天意厚汝汝真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给予厚爱的感慨。
  4.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坚持。
  5. 艺术特色:《戏赠山人李老》不仅在文学形式上有其独特之处,如使用古风词汇、韵律和对仗等,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哲理,通过对李山人生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6. 文化影响:《戏赠山人李老》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这首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态度的看法。

《戏赠山人李老》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古诗,不仅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及社会状况。它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深刻描绘,更是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