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重贤豪,不在名字美。
难以易相方,赤将白自比。
岂遂足追配,效颦空复尔。
四弟性明慧,翩翩致可喜。
世业下相城,生来故家子。
先人早弃世,沦落来居此。
家毁不谋归,侨寓贫如洗。
画获复和丸,提携赖母氏。
就傅勤诵读,弱冠终军齿。
挺然才气雄,籍甚声华起。
尔字与尔名,呼之有年矣。
忽然厌旧称,十呼懒一唯。
向我索更之,我特不敢诿。
文取《世子》篇,义载《大戴礼》。
宋郊变宋庠,饮香从此始。
名氏新改初,譬若居新徙。
努力事葺修,栋梁庶不圮。
莫若江南橘,逾淮化为枳。
四弟恳予易其名字,子取文王世子语为更名曰克昕,字徵子,因诗以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弟恳予易其名字,子取文王世子语为更名曰克昕,字徵子,因诗以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弟弟请求他更改自己的名字和字的事情,以及他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纪昀首先提到了弟弟请求他更改自己的名字和字的事情。他说:“四弟恳予易其名字,子取文王世子语为更名曰克昕,字徵子,因诗以勖。”这里的“四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而“文王世子语”则是指古代文献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文王的儿子们都很孝顺,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
纪昀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弟弟请求更改自己名字和字的理解和接受。他表示:“夫名与字者,古人所以表德也。今之世,士人虽无位无爵,而名实相副,犹足以见信于人。况我辈既居师席,受恩深重,岂可复自弃乎!”这里,纪昀认为名字和字是古人用来表达品德的工具,而在当今社会,即使是没有地位和爵位的人,只要名字和字与实际相符,也能够获得他人的信赖。更何况他们已经担任了教师这样的职务,受到了深深的恩情,怎能再自我放弃呢?
《四弟恳予易其名字,子取文王世子语为更名曰克昕,字徵子,因诗以勖》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纪昀对于弟弟请求更改自己名字和字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名字和字是古人用来表达品德的工具,而且他已经担任了教师这样的职务,受到了深深的恩情,所以不应该再自我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