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堂闲咏六首 其五

长门无事即山阿,如驶流光静里过。
啼鸟暗窥禅客定,飞花轻点白云窝。
空斋影落天机寂,孤馆灯寒夜漏多。
此际幽情谁共语,可无呼酒一高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静观堂闲咏六首其五》是清代诗人倪之煃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倪之煃,清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诗作中多表现出清高脱俗的情怀。
  • 创作特色:倪之煃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感悟。
  1. 诗歌原文
    长门无事即山阿,如驶流光静里过。啼鸟暗窥禅客定,飞花轻点白云窝。空斋影落天机寂,孤馆灯寒夜漏多。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歌开篇便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长门无事即山阿(意指长居深宫,无大事可为),如驶流光(喻指时间在平静中悄无声息地流逝)。这种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 细节刻画:接下来的诗句中,“啼鸟暗窥禅客定”以及“飞花轻点白云窝”,都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来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之中。
  • 主题表达: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尘世纷扰的愿望。诗中的“空斋”、“孤馆”等意象,更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清冷之感,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省思。
  1. 艺术手法
  • 对比衬托:通过使用“如驶流光静里过”与“啼鸟暗窥禅客定、飞花轻点白云窝”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心境的平和与超然。
  • 象征意义: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带有深层的象征意义,如“长门”可能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单调,而“静里过”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语言风格:倪之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神韵,通过对色彩、声音、光影的精细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静观堂闲咏六首其五》作为一首短小精致的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意境,被后人传颂并广泛研究。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倪之煃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与内心修养理念的一种延续,对于后世文人墨客的影响深远。

《静观堂闲咏六首其五》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人们的喜爱,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也能从中汲取到心灵的慰藉和灵感的源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