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三首 其三

翠云夹岸傍溪横,呖呖新莺弄几声。
描就半弯宫黛浅,捻成一束楚腰轻。
晓烟若为龙愁态,暮雨应怜惜别情。
最是陌头春色好,风吹袅袅拂行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柳三首·其三》是陈恭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杨柳在春天的新枝嫩叶,以及它们随风摇曳的美景。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 诗歌原文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 诗歌鉴赏

  1. 意象与情感:陈恭尹通过描写杨柳的新枝嫩叶、蓼花和陂水,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2.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白描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风高榆柳疏”与“霜重梨枣熟”,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3. 历史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乾隆年间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田野、村落和农事活动,展现了当时农村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4. 文化意蕴:《新柳三首·其三》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杨柳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如“蒺藜”、“蓼花”、“陂水”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民俗风情。

《新柳三首·其三》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还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