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幸调羹社稷臣,南来剖竹福斯民。
庭留冬日暄无告,面冷秋霜杜有因。
多士环桥邀雨化,老农鼓腹乐风淳。
文章太守挥毫处,衮起昌黎百代新。
郡伯刘怀翁移守皖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郡伯刘怀翁移守皖江》是清代诗人候麟勋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诗歌原文:何幸调羹社稷臣,南来剖竹福斯民。庭留冬日暄无告,面冷秋霜杜有因。
作者介绍:侯麟勋,字子云,一字紫翔,号梅村,安徽休宁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表达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而著称。
诗歌解析:这首诗反映了侯麟勋作为郡伯在移守皖江时的政治立场与情怀。诗中“何幸调羹社稷臣”表达了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时的庆幸感,“南来剖竹福斯民”则体现了他对新地方的治理期望能够带来福祉。然而,“庭留冬日暄无告,面冷秋霜杜有因”则揭示了他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他对民众疾苦的深深关怀。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诗歌技巧。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作品既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郡伯刘怀翁移守皖江》不仅是一首反映侯麟勋个人政治抱负和治理理念的诗作,更是清朝时期文人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政治观念和社会责任,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