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幸调羹社稷臣,南来剖竹福斯民。
庭留冬日暄无告,面冷秋霜杜有因。
多士环桥邀雨化,老农鼓腹乐风淳。
文章太守挥毫处,衮起昌黎百代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情感主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答。这首诗为送别诗,是作者送郡伯刘怀翁赴任时所作。诗人以“调羹社稷臣”赞颂刘怀翁能为国家分忧排难;“剖竹福斯民”赞美刘怀翁为民造福;“多士环桥邀雨化”“老农鼓腹乐风淳”描绘出一幅百姓生活安乐、社会风气良好的图景;最后两句,用昌黎的典故,表达了对刘怀翁的祝愿和期待。
【答案】
(1)何幸(有幸)调羹社稷臣,南来剖竹福斯民。(2)庭留冬日暄无告,面冷秋霜杜有因。(“暄”、“冷”、“冬日
”“无告”“秋霜”等词都暗含贬义。)(3)多士环桥邀雨化,老农鼓腹乐风淳。(“环桥邀雨化”“鼓腹乐风淳”都是指
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4)文章太守挥毫处,衮起昌黎百代新。(用昌黎典故,表达对刘怀翁的祝愿和期待。)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送别的对象是郡伯刘怀翁。诗人先称誉他为“社稷臣”,后说他“南来剖竹”,即到任皖江一带。“调羹”“剖竹”均为古代官名,“调羹”是掌管饮食的官职,这里借喻治理国事的重任;“剖竹”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这里比喻执掌地方大权。“南来”二字表明刘怀翁是从南方来的,这在唐人送行诗中并不罕见,但此处又有所变化,突出了刘怀翁此次赴任的特殊性。“福斯民”三字则表明刘怀翁此行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于皖江一带的老百姓。第二联紧承第一联而来,写刘怀翁赴任后所施展的政治抱负,以及由此而使当地百姓得到的好处。颔联中的“庭”、“面”二字,不仅指庐陵县城内的庭院、县衙之墙,而且暗示了刘怀翁所治之地——庐陵县;同时,也表明刘怀翁在任上的所作所为。“无告”二字暗含贬义,说明百姓生活困苦,无所依靠,而“有因”二字则表示刘怀翁的施政措施已使百姓有了依托。第三联写民众的生活状况。“多士环桥邀雨化”中的“多士”,指庐陵县内众多的读书人;“环桥”则指县城里的桥梁,人们围绕着桥梁,像盼望下雨一样,等待雨水的到来,以便耕种。“鼓腹乐风淳”中的“鼓腹乐”则是形容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第四联写刘怀翁的政绩及给后人带来的影响。“文章太守”四字既赞扬了刘怀翁的文章造诣很高,又暗含了他善于治理政务的意思,“挥毫”一词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这一特点。最后两联写诗人对刘怀翁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刘怀翁能够继续为百姓造福,使庐陵县成为百世传颂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