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八首 其二

翠竹编篱密,黄花擢干微。
秋风吹月上,举网得鱼肥。
拨棹向烟渚,扫苔眠石矶。
此中无限好,挥手弄余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闲居八首·其二》是清代诗人候曦的作品。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秋夜的画面,通过翠竹、黄花和秋风吹月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文人墨客多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候曦作为清代诗人,其作品中常常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社会风貌。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2. 诗意解析:在这首诗中,“翠竹编篱密”形象地描绘了篱笆被翠绿的竹子编织得紧密无间。这里的“密”字不仅描述了竹子的密度,也象征着作者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和谐。“黄花擢干微”则通过黄花(即菊花)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的气息。黄花虽小,但其坚韧的生命力和淡雅的香气,象征着作者在困境中的不屈不挠和高洁品质。“秋风吹月上,举网得鱼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秋风轻拂,明月当空,作者挥网捕鱼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大自然的尊重。“拨棹向烟渚,扫苔眠石矶”则展示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此中无限好,挥手弄余晖”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无尽赞美。
  3. 文化意义:通过对《闲居八首·其二》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还可以理解到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之外寻找心灵的安宁和自我实现的愿望。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重视。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体现。

《闲居八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值得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