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行蜀山湖内

浮沙延一线,彳亍度危矶。
天涌寒流碧,旗翻落照微。
轻烟笼岛树,远沚漾渔扉。
草色风花上,人从画里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行蜀山湖内》是清代诗人候嗣达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蜀山湖边行走时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候嗣达:候嗣达,字子远,号青藜居士,清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后人称赞。
  • 诗歌风格:候嗣达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浮沙延一线,彳亍度危矶。天涌寒流碧,旗翻落照微。轻烟笼岛树,远沚漾渔扉。草色风花上,人从画里归。
  • 翻译:在沙滩上延伸着一线的痕迹,我缓缓地走过危险的岩石。天空涌动着寒冷的流水呈现出碧蓝色,旗帜在落日的余晖中微微飘扬。轻烟萦绕着岛屿上的树木,远处的小洲上渔船的门户摇曳生姿。草木的颜色随着风花的飘动,人们仿佛是从画中走来。
  1. 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 浮沙一线: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 危矶步态:反映了诗人行走时的谨慎与稳重。
  • 寒流碧水:描绘了蜀山湖水色的清冷与纯净,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壮丽。
  • 岛树轻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 风花草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晚行蜀山湖内》不仅展现了候嗣达卓越的诗才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