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明妃三叠 其二

明妃一顾已倾城,紫台远去转娉婷。
鸣驼嘶马杂羌语,夜夜朝朝那可听。
天低海水西流处,独有琵琶堪唤语。
断丝枯木本无情,犹胜人心百千许。
幽怨声声解与传,自怜意态骄神仙。
生不得当茂陵亦帝真龙子,乍可巫山峡月空婵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明妃三叠 其二》是清代诗人胡天游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明妃为主题,描绘了明妃一顾倾城的美丽形象以及她离去后的哀怨之情。下面将介绍此诗:

  1. 作者简介
  • 胡天游,字子远,号石门山人,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在后世广为流传。
  1. 诗歌原文
  • 明妃一顾已倾城,紫台远去转娉婷。
  • 鸣驼嘶马杂羌语,夜夜朝朝那可听。
  • 天低海水西流处,独有琵琶堪唤语。
  • 断丝枯木本无情,犹胜人心百千许。
  • 幽怨声声解与传,自怜意态骄神仙。
  1. 诗歌赏析
  • 第一句“明妃一顾已倾城”:通过“一顾”二字,突出了明妃的美貌足以令整个城市为之倾倒。这里的“倾城”不仅仅是字面意思,而是比喻她的美貌足以改变整个环境的氛围和状态。
  • 第二句“紫台远去转娉婷”:描述了明妃离开后,原本华丽的景象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显得有些失魂落魄。这里的“转娉婷”表达了一种失落和哀伤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 第三、四句“鸣驼嘶马杂羌语,夜夜朝朝那可听。”:通过描述鸣驼嘶马和羌语交织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氛围。这里的“那可听”既表达了对这些声音无法理解的无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困惑。
  • 第五、六句“天低海水西流处,独有琵琶堪唤语。”:这里通过描述天边海平面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孤独和无助感。而“独有琵琶堪唤语”则表达了诗人想要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觉得这种尝试是徒劳的。
  • 第七、八句“断丝枯木本无情,犹胜人心百千许。”:通过对比“断丝枯木”和“人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虽然“断丝枯木”看起来没有生气,但它们的存在却比人的心更加真实和强烈。
  • 第九、十句“幽怨声声解与传,自怜意态骄神仙。”: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声音无法被他人理解,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里的“自怜意态娇神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自嘲。

《赋得明妃三叠 其二》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古诗,更是一首充满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妃的美丽与哀愁,同时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了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深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