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韵赠陈君景侯四首 其一

灾患频年经历久,忧时渐觉鬓颜衰。
谁堪牛耳神为往,我作龙头力不支。
世路风波心惕若,林泉啸傲意闲而。
芜词谬辱诸贤奖,获与名流并辔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前韵赠陈君景侯四首 其一》是清代诗人祝廷华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自身衰老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祝廷华:清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祝廷华的创作风格独特,擅长运用古典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1. 诗词原文
    灾患频年经历久,忧时渐觉鬓颜衰。
    谁堪牛耳神为往,我作龙头力不支。

  2. 诗句解析

  • 灾患频年经历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频繁发生的灾难感到深深的忧虑,这些灾难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各种战争、自然灾害等。
  • 忧时渐觉鬓颜衰:这里的“愁”字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鬓颜衰”则形象地描述了因担忧而日渐衰老的身体状态。
  • 谁堪牛耳神为往:牛耳象征着权威或领袖的地位,作者用此句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引领时代走向的人的尊敬。
  • 我作龙头力不支:在古代,龙头往往与力量、领导地位相关联。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尽管自己愿意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但身体和能力上已难以支撑。
  1. 创作背景
  • 这是祝廷华在特定历史时期,面对国家和社会的种种苦难时所作。通过这样的作品,诗人希望表达出他对时代的关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前韵赠陈君景侯四首·其一》中,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大义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 意象丰富:通过使用“牛耳”、“龙头”等意象,作者构建了一个既有力量又充满责任的形象,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富有层次感。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批判。
  • 倡导责任感:诗人通过个人的力量感呼吁人们共同面对困难,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前韵赠陈君景侯四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风采和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声。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