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韵赠钱君翰四首 其三

手辟丘园勤种菜,不师老圃问樊迟。
水如廉士心常洗,山效愚公量与移。
雪压寒梅思索笑,冻黏枯管屡支颐。
自怜老景桑榆迫,犹似青衿肄雅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前韵赠钱君翰四首 其三》是清代诗人祝廷华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品原文
    手辟丘园勤种菜,不师老圃问樊迟。
    水如廉士心常洗,山效愚公量与移。
    雪压寒梅思索笑,冻黏枯管屡支颐。
    自怜老景桑榆迫,犹似青衿肄雅时。

  2. 诗歌解读

  • 手辟丘园勤种菜:此句描绘了作者亲自耕种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亲近土地的心境。
  • 不师老圃问樊迟:这里的“老圃”可能是指有经验的农夫,而“樊迟”则是孔子的学生,用此比喻可能意味着作者在农业知识方面并不依赖传统经验,而是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探索。
  • 水如廉士心常洗:这里将“水”比作清廉之人,暗示着作者希望自己的品德如同清洁的水一样纯洁无瑕。
  • 山效愚公量与移:这句诗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喻,展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 雪压寒梅思索笑:这里的“雪压寒梅”可能象征着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 冻黏枯管屡支颐:这句诗通过对枯管的描述,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知识的珍视。
  • 自怜老景桑榆迫:这里的“老景”可能指的是年老体衰,而“桑榆”则常用来比喻晚年的时光,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无奈和自嘲。
  • 犹似青衿肄雅时:这里的“青衿”是指古代学生所穿的青色衣服,代表了求学阶段的年轻和纯真。整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虽然已经步入中年,但仍然保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
  1. 艺术手法
  • 象征主义:诗人通过各种自然元素和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意象丰富: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使画面生动且富有哲理。
  • 语言精炼: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1. 历史背景
  • 清代文学: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 国学传承:诗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思想观念体现了国学的传承和发展。
  1. 个人感悟
  • 回归自然:诗人通过亲手耕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这种生活态度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 勤奋学习:诗人通过对比传统的耕作经验和现代的知识学习,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对于现代社会尤其有启示意义。
  • 坚韧不拔:诗中提到的“愚公移山”,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 珍惜时光:诗末提到的对老年生活的自嘲,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活出精彩的人生。

祝廷华的《前韵赠钱君翰四首 其三》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思想上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迪。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