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联吟时已过,消寒纵酒愿来无。
安排诗律工谁比,鞭辟文心静不芜。
慷慨悲歌亡国恨,淋漓痛饮仰天吁。
和诗无数笑余戆,日日挥毫赋琏瑚。
前韵赠唐君侣笙四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前韵赠唐君侣笙四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祝廷华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山的混乱和身世的沧桑,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中的“江山纷扰惊危殆,身世苍茫感变衰”一句,通过对“江山”和“身世”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这里的“江山”象征着国家或民族的大环境,而“身世”则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关切之情。
诗的后两句“双鬓华颠难掩饰,一筇灵寿强撑支”,则是对诗人自己生活境遇的描述。这里,“双鬓华颠”指的是年老的头发,暗示了诗人的年龄。“一筇灵寿”则是指一根拐杖,象征着诗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支撑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的精神风貌。
诗中使用了许多传统的诗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更加严谨和谐,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江山纷扰惊危殆”与“身世苍茫感变衰”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家大环境的忧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且深刻。
《前韵赠唐君侣笙四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蕴含着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生活态度的选择。同时,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也体现在其精湛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