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江埠至应城县

一层平壤一层冈,原隰龙鳞界井疆。
远岸云林俱入画,几家聚落自成庄。
浅黄叶迸杨枝嫩,水墨花开豆荚长。
道上人看前令尹,依依犹认旧时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长江埠至应城县》是一首反映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怀念之作,同时也是其文学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长江埠到应城县沿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展现了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一层平壤一层冈,原隰龙鳞界井疆。
    远岸云林俱入画,几家聚落自成庄。
    浅黄叶迸杨枝嫩,水墨花开豆荚长。
    道上人看前令尹,依依犹认旧时妆。

  2. 诗歌背景

  • 《由长江埠至应城县》为近代诗人洪锡爵的作品,创作于清末民初时期。
  • 这首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川河流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过往历史的回忆。
  1. 地理与人文
  • 长江埠地处应城市东部,历史上是商贸活动的重要地区,有“小汉口”之称。
  • 应城、云梦、汉川三县市交汇于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 诗人在诗中描述了从长江埠到应城县的途中景色,既有自然的山水之美,也有人文的历史之韵,如“原隰龙鳞界井疆”、“几家聚落自成庄”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
  1. 文学价值
  • 作为文学作品,《由长江埠至应城县》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它反映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其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 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是研究近代地方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由长江埠至应城县》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记录特定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情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应当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