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阳感旧

十年前事太匆匆,回首真如一梦中。
城市半增新户口,黔黎多属旧儿童。
膏盐泄地伤民业,芹藻何人振士风。
石室大开宏讲舍,正传教化有文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应阳感旧》是近现代诗人洪锡爵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与怀旧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洪锡爵,字桐云,一字尊彝,四川华阳县(今成都)人。他以孝行著称,曾任司奏牍、同治癸卯、光绪乙亥两科内帘分校。他还曾权庆城县篆,期满后回省办理牙厘局文案九年,再权兴山县事,期满后回省入牙厘局十五年,榷安陆船局十六年。光绪二十一年,他权广济县事。
  • 创作时间:《应阳感旧》作于十年前,即光绪二十一年。
  1. 诗歌内容解读
  • 开头部分:“十年前事太匆匆,回首真如一梦中。”诗人用“十年前”来指代过去的时光,而“太匆匆”则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留恋和遗憾。他感叹时间飞逝,使得许多事情变得模糊不清,如同梦境一般。
  • 城市发展变化:“城市半增新户口,黔黎多属旧儿童。”这句话反映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变化,新的居民取代了老的居民。
  • 经济影响:“膏盐泄地伤民业,芹藻何人振士风。”这里提到了经济问题,膏盐泄露导致农民生计受损,而知识分子如何振作士风成为一个问题。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关注。
  • 教育设施建设:“石室大开宏讲舍,正传教化有文翁。”诗中提到了石室大开,可能是新建的教育场所,象征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文翁是汉代著名的教育家,此处可能暗指类似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1. 诗歌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应阳感旧》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如对过去的怀念、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期望。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来隐喻社会现象和个人感受。例如,“城市半增新户口”中的“新户口”象征城市的扩展,而“黔黎多属旧儿童”则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 结构布局:诗歌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通过对时间的回顾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应阳感旧》不仅是一首表达怀旧之情的诗歌,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洪锡爵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变迁的描述,展示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时代使命感。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应阳感旧》是了解近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作品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