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事太匆匆,回首真如一梦中。
城市半增新户口,黔黎多属旧儿童。
膏盐泄地伤民业,芹藻何人振士风。
石室大开宏讲舍,正传教化有文翁。
【注释】
1.应阳:即成都。阳,指成都。感旧:怀念往事。
2.十年前事太匆匆:十年前的事情已经过去得很快了。事:事情。
3.城市半增新户口:成都城新增了许多人户。
4.黔黎多属旧儿童:四川的百姓中有很多是过去的儿童。
5.膏盐泄地伤民业:由于膏、盐泄漏到地下,损害了老百姓的生计。膏,盐的一种。泄地,泄露到地上。
6.芹藻何人振士风:是谁在用芹菜和藻菜来激励当地的读书人?芹藻,芹菜和藻菜。振士风,激励士风。
7.石室大开宏讲舍:成都石室中学的大门重新打开,开设了许多讲堂。
8.文翁:汉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公孙弘,字子文,蜀郡(今四川)人。景帝时曾为博士,武帝时任右内史,后升任御史大夫。他重视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倡儒学,使汉王朝的国力大大加强。
【赏析】
《应阳感旧》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大历元年 (766) 冬,时杜甫由梓州(治今三台县)迁居阆州(治今阆中市)。诗人以“应阳”自比,怀念往昔在成都任职期间的政绩与功绩,表达了对成都深厚的眷恋之情。
首联“十年前事太匆匆,回首真如一梦中。”回忆十年前在成都任所的经历。“十年前事太匆匆,回首真如一梦中。”诗人回顾十年前在成都任所经历的事情,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回首”,回头看;“真如”,如同、仿佛;“梦里”,像做了一场梦。“十年”,指作者离成都时至成都重游时的时间间隔。“太匆匆”,时间过得非常快。“回首”,回头。“真如”,仿佛、好像。“梦中”,像做梦一样,这里指像做梦一样的短暂。“太匆匆”,指时间过得太快。诗人回忆十年前的事情,感到十分短暂,就像在梦中一样,而自己却已经离开成都很多年了。这一句写自己对成都的怀念,感慨时光之短,而自己的官职又已很高,所以更加怀念成都。
颔联“城市半增新户口,黔黎多属旧儿童。”写成都人口增加的情况,以及成都人民的生活状态。“城市半增新户口”,成都城市里新增了很多人口户头。“黔黎”,指四川一带的民众。“旧儿童”,“旧”,旧的。“黎”,黎民,老百姓。“儿童”,年幼的孩子。这里指四川地区百姓的孩子。上句写成都人口的增长情况,下句写成都人民的生活水平。诗人通过描写成都的人口增长和新户口的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颈联“膏盐泄地伤民业,芹藻何人振士风。”写当地官员对民生的影响,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或批评。“膏”,指油脂类物质,这里泛指盐类物质。“泄地”,泄漏到地面。“民业”,百姓的经济来源。“芹藻”,这里指芹菜和藻菜,用来比喻读书人的学识和品行。“何人”,谁。“振士风”,振兴士风。这里指振兴读书人的风气。诗人认为当地官员把油脂类物质泄漏到地面,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损害了百姓的生计。同时认为当地官员们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职权来振兴读书人的风气,没有为读书人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尾联“石室大开宏讲舍,正传教化有文翁。”写成都石室中学的扩建情况及其教育意义。“石室大开”,指成都石室中学扩建成功,大门重新打开了。“弘讲舍”,扩大讲堂。“文翁”,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曾任蜀郡太守,推行郡内各项改革措施,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对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诗人认为成都石室中学的扩建成功是一件好事,它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诗人认为成都石室中学能够更好地传承教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成都的骄傲。
这首诗是杜甫离开成都后写的。当时他已是一位高官,但仍怀念着成都这个曾经度过美好时光的地方。他通过对成都的描绘,表达了对成都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