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丈飞涛一苇航,鸥程历尽复羊肠。
闻猿才下三声唳,叱驭何堪九折长。
剥壁苍藤穿冷翠,阴崖澹日走昏黄。
平生已说蚕丛险,路转崎岖更渺茫。
赴兴山任,舟行至香溪登岸,崎岖万状,慨然而作 其一
诗句释义:
- 十丈飞涛一苇航:形容水流湍急,如同飞腾而起的波涛,而一叶小舟在这样汹涌的江流中行驶。
- 鸥程历尽复羊肠:意指航行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如同鸟类经过长河,历经艰难。
- 闻猿才下三声唳:听到猿猴的叫声,声音三次响起。
- 叱驭何堪九折长:驾驭着车马,面对九曲回肠的道路,感到无法承受。
- 剥壁苍藤穿冷翠:形容周围的环境冷清、荒凉,如同剥去墙壁上的青藤,露出里面的青色。
- 阴崖澹日走昏黄:形容天色昏暗,如同黄昏时分的景色。
- 平生已说蚕丛险:表示自己已经说过这些地方的危险,如同四川的蚕丛山一样。
译文:
在前往兴山的路上,船行至香溪岸边,四周地势崎岖,感慨万分地写下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赴任途中,途经香溪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十丈飞涛一苇航”,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江水的湍急和舟行之难。接着,“鸥程历尽复羊肠”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跋涉的艰辛和曲折的旅程的无奈。第三句“闻猿才下三声唳”,则通过猿猴的叫声来渲染环境的寂静和凄凉。最后一句“叱驭何堪九折长”,则是诗人对于难以驾驭的长路的无奈感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中艰难险阻的认识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