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吴奋武校尉鲁子敬墓

汉上西行问水滨,道旁青冢感吴臣。
煌煌议论排迎敌,落落襟怀爱指囷。
合榻幸逢孙讨虏,丛祠近接息夫人。
年年椒酒凭谁荐,蔓草荒烟卧石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吴奋武校尉鲁子敬墓》是近代诗人洪锡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洪锡爵,字桐云,一字尊彝,四川华阳县(今成都)人。他因孝行被召为司奏牍,曾在同治、光绪两科均入内帘分校,并担任过宣恩县等职。在任上,他多有清匪赈灾之举,有政声。
  1. 诗句原文
    汉上西行问水滨,道旁青冢感吴臣。
    煌煌议论排迎敌,落落襟怀爱指囷。
    合榻幸逢孙讨虏,丛祠近接息夫人。
    年年椒酒凭谁荐,蔓草荒烟卧石麟。

  2. 诗句解读

  • “汉上西行问水滨”描绘了诗人站在汉上,向西行去探寻水源,暗示着对未知领域的探求与好奇。
  • “道旁青冢感吴臣”,表达了诗人对于已故英雄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忠诚与牺牲的感慨。
  • “煌煌议论排迎敌”,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态度和英勇辩论。
  • “落落襟怀爱指囷”,表达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对世事的深刻理解。
  • “合榻幸逢孙讨虏”,指的是诗人有幸遇见孙讨虏这样的英雄人物,孙讨虏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
  • “丛祠近接息夫人”,描述了诗人附近有一个祭祀息夫人的祠堂,息夫人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人物。
  • “年年椒酒凭谁荐”,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以及对祭奠仪式的参与。
  • “蔓草荒烟卧石麟”,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石麟可能是指墓碑或遗迹,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记录。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