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三闾大夫读书处 其一

云梦潇湘国已墟,荒隅犹剩左徒居。
浪淘明月长埋骨,叶落秋林此读书。
何处招魂歌楚些,当年遗恨割商于。
青山六里今谁属,一抹寒烟旧有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三闾大夫读书处·其一》是一首由晚清诗人洪锡爵所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洪锡爵(1839—1904),字桐云,一字尊彝,四川华阳县人,清代著名诗人,尤以诗歌见长。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深受后世推崇。
  1. 诗歌原文
    云梦潇湘国已墟,荒隅犹剩左徒居。
    浪淘明月长埋骨,叶落秋林此读书。
    何处招魂歌楚些,当年遗恨割商于。
    青山六里今谁属,一抹寒烟旧有庐。

  2. 诗歌赏析

  • 云梦潇湘国已墟:这里用“云梦潇湘”代指楚国,表达了对古代楚国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思。楚国虽然已经灭亡,但其遗迹仍然存留于世。
  • 荒隅犹剩左徒居:左徒指的是屈原,此处表明即使国家破碎,仍有人坚守理想,如屈原一般。
  • 浪淘明月长埋骨:这里用“浪淘”形容历史的变迁,“明月”象征永恒的记忆,“长埋骨”则暗示了历史的痕迹深深埋入大地。
  • 叶落秋林此读书:秋天的树林是思考和学习的场所,这里的“读书”既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 何处招魂歌楚些:屈原在《楚辞》中有许多悲愤的诗篇,这里提到的“招魂歌楚些”意味着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当年遗恨割商于:商于是古代楚国的地域名,屈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青山六里今谁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和传承的思考,不知道现在这个位置应该属于谁,也许需要后人去填补这个空缺。
  • 一抹寒烟旧有庐:最后一句中的“一抹寒烟”象征着历史的遥远和模糊,而“旧有庐”则暗示着这个地方曾经有过重要的人物或者故事的发生。

《吊三闾大夫读书处·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承载文化传承的重要作品。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个体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