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裕溪口

东吴赤壁后,濡须亦恶战。
力争到淮南,始可固江甸。
水陆攻合肥,此口成急漩。
远江烟霭中,一望青如淀。
下有濡须水,上有濡须山。
巢湖出何处,还入窦湖间。
隔水对两军,夹水立两坞。
春水方生时,曹公去宜早。
猘子孙仲谋,以江为深沟。
濡须争战后,更到皖水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望裕溪口》是清代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绘了长江北岸的裕溪口地区及其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特点,展现了这一地区的自然风光、军事战略和地方文化。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姓名及字号:《北望裕溪口》的作者是洪繻,别名为攀桂或月樵。他原籍福建南安,后移居台湾鹿港,以《汉书‧终军传》中的“弃繻生”之典故改名为繻。
  • 生平经历:洪繻在光绪年间通过科举进入泮,但后来因政治原因离开了政界,转而潜心于诗歌与古文的创作。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北望裕溪口》以其精湛的艺术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吸引读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使得诗歌层次丰富,寓意深刻。
  •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裕溪口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其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自豪感。诗中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还融入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如三国时期的濡须水之战。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该诗作为文学作品,对后世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它不仅保存了古代的语言艺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
  • 教育作用:作为教育材料,这首诗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北望裕溪口》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清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还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记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