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叠梅樵韵 其二

身世飘然不系舟,尘寰何处可遨游?
蜗蛮国已轻中夏,鹊木居仍构戊秋。
晋室无人为祖逖,漆园有梦即庄周。
瀛洲今日成荒径,子去何妨我暂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是一种用语言创造的、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以下是对《寄别,叠梅樵韵 其二》的介绍:

  1. 诗人背景:《寄别,叠梅樵韵 其二》的作者是洪繻,字月樵,台湾鹿港人。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

  2. 诗词原文:身世飘然不系舟,尘寰何处可遨游?蜗蛮国已轻中夏,鹊木居仍构戊秋。晋室无人为祖逖,漆园有梦即庄周。瀛洲今日成荒径,子去何妨我暂留。

  3. 艺术风格:《寄别,叠梅樵韵 其二》体现了清末民国初诗歌的特色,包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4. 创作主题: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命运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5. 历史影响:作为清代诗人洪繻的作品,《寄别,叠梅樵韵 其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叠梅樵韵 其二》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