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两首 其二

怪石崚嶒路屈盘,下山更比上山难。
马蹄踏碎霜天月,无数征人犯晓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两首 其二》是元朝黄清老的作品。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的山间景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境遇的哲思。全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乡场如叶客如蚕,老树通巢鹊两三。
    今夜定知荣县雨,一天浓墨抹东南。

  2. 诗歌注释

  • 乡场:乡村市集或集市。
  • 叶:指树叶。
  • 蚕:此处可能比喻为“人”。
  • 老树:形容树木苍老。
  • 通:连接。
  • 鹊:喜鹊。
  • 荣县: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
  • 浓墨:这里用来形容雨水。
  • 东南:古代指南方,这里借指南方。
  1. 诗歌赏析
  • 第一句“乡场如叶客如蚕”以“叶”和“蚕”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乡间的繁华市集和繁忙生活的感受。
  • 第二句“老树通巢鹊两三”则描绘了一幅秋天老树之上,几只喜鹊栖息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 最后一句“今夜定知荣县雨,一天浓墨抹东南”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雨的预感以及其给夜晚带来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即将来临的命运转折的深刻感受。
  1. 创作背景
    该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黄清老生活在元朝时期,一个社会动荡、文人辈出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体验。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比如秋夜的沉思或者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中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

《山行两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哲思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