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崚嶒路屈盘,下山更比上山难。
马蹄踏碎霜天月,无数征人犯晓寒。
【注释】怪石嶙峋,路盘旋曲折。“下山”是说从山脚到山顶。山路险峻,下坡比上坡难走。霜天月色,马蹄踏碎了。征人指出征的士兵。犯:触犯、冒犯。
【赏析】诗人在描写了山行途中的险阻之后,又描绘了山行途中的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怪石崚嶒路屈盘,下山更比上山难。
马蹄踏碎霜天月,无数征人犯晓寒。
【注释】怪石嶙峋,路盘旋曲折。“下山”是说从山脚到山顶。山路险峻,下坡比上坡难走。霜天月色,马蹄踏碎了。征人指出征的士兵。犯:触犯、冒犯。
【赏析】诗人在描写了山行途中的险阻之后,又描绘了山行途中的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注释】 1.山行:在山上行走。 2.黄叶:黄色的树叶。 3.霜华:霜花。 4.白石:白色的石头。清沙:清白的沙子。 5.绝似:很像。 6.乡园:家乡,故乡。 7.好风景:美好的景色。 8.乱山堆里:乱山丛中。 9.人家:人家的炊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首句“疏林黄叶染霜华”,描写了深秋时节,树林稀疏,黄叶飘落,被霜花点缀的景象
【注释】怪石嶙峋,路盘旋曲折。“下山”是说从山脚到山顶。山路险峻,下坡比上坡难走。霜天月色,马蹄踏碎了。征人指出征的士兵。犯:触犯、冒犯。 【赏析】诗人在描写了山行途中的险阻之后,又描绘了山行途中的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洪镔是清代诗人。 字莲敷,歙县人。他在光绪时期曾任职于江苏、直隶州知州,是一位有政绩的官员。他的诗词全集《澹斋遗稿》收录了他的一些代表作,如《山行·疏林黄叶染霜华》《山行·怪石崚嶒路屈盘》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本题要求对“虎丘联”逐句释义并赏析。 (1)“问狮峰底事回头”,问狮峰底事回头,意思是问狮子峰下发生了什么事情?狮峰即虎丘山的别称。回首:回头看。这里用典,以《世说新语》中王献之“每至吴兴,必登虎丘,将望郭景纯、孙安国墓,辄为泪满衣裳
北固山登望 江天楼阁渺茫间,天堑江城两面环。 寺内近寻梁武迹,云还远见晋王山。 象焦锁钥金陵道,京岘凭依铁瓮关。 六代犹馀驰马路,如虹石径枕波湾。 注释: 1. 诗一开头写景,描绘了北固山高耸云端的景象,以及江水环绕的壮丽景色。 2. 接下来写到在寺庙里寻找梁武帝的遗迹,又远望着晋王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3. 诗中还提到了“象焦”和“京岘”两座重要的地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感事和韵》,全诗如下: 不见苌弘碧血腥,江山离乱杜陵经。 相逢白发黄倪辈,尽是饥鸠老鹄形。 海沸三年珠屿黑,天烘一角火峰青。 涛声远远蛟龙啸,日夕楼头当哭听。 注释: 1. 不见苌弘碧血腥:苌弘,春秋时人,传说中曾以血染丝带献给周幽王。碧血,指苌弘被杀后,其血染红丝带。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英雄壮举的缅怀。 2. 江山离乱杜陵经:杜陵,古地名
【注释】 1.山行:在山上行走。 2.黄叶:黄色的树叶。 3.霜华:霜花。 4.白石:白色的石头。清沙:清白的沙子。 5.绝似:很像。 6.乡园:家乡,故乡。 7.好风景:美好的景色。 8.乱山堆里:乱山丛中。 9.人家:人家的炊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首句“疏林黄叶染霜华”,描写了深秋时节,树林稀疏,黄叶飘落,被霜花点缀的景象
将之姑孰留别分得识舟亭 古诗鉴赏与译文解析 1. 诗词原文 酒醒江头催舵鼓,离亭花落不堪数。 客衣寒恋故山云,孤舟夜泊前湾雨。 莫言此别最魂销,亭外垂杨绿万条。 计日归闻采莲曲,与君同荡木兰桡。 2.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本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感慨与不舍。 - 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深情怀念。其中“孤舟夜泊前湾雨”一句
长干寺 法鼓虚堂夜寂寥,石头城枕海门潮。 江山好处浑如梦,一塔秋灯影六朝。 【注释】 1. 长干寺:即长干里,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是南京著名的古刹之一。 2. 法鼓:指寺庙中敲响的法鼓声,用以超度亡魂和祈福。 3. 虚堂:空寂无声的大殿。 4. 石头城:位于南京市西北郊的一座古城,是古代金陵(今南京)的重要军事要塞。 5.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处的江门,也是南京的一个重要水陆交通枢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