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赠崔三瘘生

十八年前,相见在、谢家庭院。
惊一揖、玉梅花厎,与花同颤。
葛坞东西山水窟,刘纲夫妇神仙眷。
便匆匆、从宦向湖头,湖冰泮。
苕霅上,频开宴。
荆郢路,频传箭。
只悠悠七载,几曾谋面。
葱岭南头时入梦,蒜山北下仍相见。
叹人生、聚散总无端,空中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赠崔三瘘生》是清代文学家洪亮吉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辛稼轩在上饶家居时期,是为李正之离开信州时所作的送别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洪亮吉,字稚存,号南村,又号灵溪主人,是一位著名的清代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著称,且擅长运用历史典故来增加词的艺术性。其诗词多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与忧思,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个人情感。
  • 写作时间:《满江红·赠崔三瘘生》创作于清朝孝宗淳熙十一年冬,即1184年冬天,当时辛稼轩正在上饶家居期间(可能是他任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时)。
  1. 诗词原文
  • 播课长淮去,日暖散春光。
  • 谁念江南倦客,频回首、烟波江上。
  •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 须相忆,小楼南北东西,暮云愁望。
  • 斜风细雨不须归,几点疏疏钟鼓,落花飞絮无凭据,好凭阑干人意苦。
  • 更著、一江烟草,满汀芦雁,都是离人泪。
  1. 诗词鉴赏
  • 开篇意境:首句“播课长淮去”,通过“播课”一词,既指传递消息,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期待。接着提到“日暖散春光”,描绘了春天温暖阳光下,长淮河水缓缓流淌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 离别之情:“谁念江南倦客,频回首、烟波江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牵挂,以及对江南生活的深深眷恋。同时,“频回首”和“烟波江上”等字眼,增添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人物的孤独与无奈。
  • 内心感慨:从“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到“更著、一江烟草,满汀芦雁,都是离人泪”,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述,展现了中年丧偶、体弱多病的凄凉景象,以及对朋友离去的深切哀叹,将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 结尾寄望:“好凭阑干人意苦,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担忧,更有一种豁达的情怀。即使面临风雨交加的天气,也要坚定地等待友人归来。这种乐观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满江红·赠崔三瘘生》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清代文人的诗词才华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