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相见在、谢家庭院。
惊一揖、玉梅花厎,与花同颤。
葛坞东西山水窟,刘纲夫妇神仙眷。
便匆匆、从宦向湖头,湖冰泮。
苕霅上,频开宴。
荆郢路,频传箭。
只悠悠七载,几曾谋面。
葱岭南头时入梦,蒜山北下仍相见。
叹人生、聚散总无端,空中电。
【注释】
1、十八年前,相见在、谢家庭院。十八年前,崔三瘘生和我在谢家相识。
2、惊一揖、玉梅花底,与花同颤。崔三瘘生一拜下,我仿佛看到了玉梅在风中颤抖。
3、葛坞东西山水窟,刘纲夫妇神仙眷。我便匆匆从宦向湖头,湖冰已泮。
4、苕霅上,频开宴。荆郢路,频传箭。只悠悠七载,几曾谋面。
5、葱岭南头时入梦,蒜山北下仍相见。人生聚散总无端,空中电。
【赏析】
《满江红·赠崔三瘘生》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送别词。该词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75年),时作者任司农寺主簿。辛弃疾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调离建康时,将赴信州,途经湖州时,与友人崔三瘘生相会。二人叙旧话别,崔三瘘生因感伤而写下了这首词。
首句起笔便点明时间地点:十八年前,两人是在谢家相识的。“相见”二字直贯下片,“十八年前”,说明两人的友情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相见在谢家庭院”,说明两人的友谊开始的地方就是谢家的庭院。
第二句“玉梅花底”四字写两人见面的情景。崔三瘘生一拜下,仿佛看到了玉梅在风中颤抖。玉梅即腊梅,古人认为它不畏严寒,象征坚贞。此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崔三瘘生对辛弃疾深深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葛坞东西山水窟”四字描写两人相聚的地理位置。两人相聚的地方是葛坞,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德清县葛岭一带,这一带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刘纲夫妇神仙眷”四字,则描绘出两人相聚时的神仙眷侣之景。
第四句“便匆匆从宦向湖头”五字写两人分离的原因。辛弃疾因为要离开湖州,所以匆匆告别崔三瘘生,踏上了去往湖头的旅途。
第五句“苕霅上,频开宴”四字描写两人分别后的生活状态。崔三瘘生频频举行宴会,以此排遣自己离别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他对于辛弃疾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荆郢路,频传箭”四字描写两人分别后的道路情况。崔三瘘生频频传来消息,说明他时刻都在关注着辛弃疾的行踪。
第七句“只悠悠七载,几曾谋面。”五字写两人分别后的时间长度。崔三瘘生只过了短短七载,却未曾谋面,可见他们之间的思念之情是多么深切。
第八句“葱岭南头时入梦,蒜山北下仍相见。”五字描写两人分别后的地理距离。虽然辛弃疾身处江南,而崔三瘘生却在北方,但他们都时常在梦中相见,可见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之情是多么深厚。
最后一句“叹人生、聚散总无端,空中电。”五字抒发了崔三瘘生的感慨。人生聚散本是无法预料的事,就像天上的闪电一样瞬息万变。
全词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写两人相识、分别、思念的过程来表达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词显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同时,全词也表达了崔三瘘生对于辛弃疾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