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陈其年先生填词图为伯恭学士赋

卅载填词,香一瓣、敬酬阳羡。
可可是、家山百里,画中频见。
涉笔偶描秋士影,关情别有春风面。
笑青衫、五十尚沉沦,工排遣。
将擪笛,先施鞯。
乍展卷,仍安砚。
仗卿卿压尽,等闲钗钿。
别夜最怜天似水,当头吹落云成片。
算个侬、风味有谁窥,梁闲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词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此词作于1180年(宋孝宗淳熙七年)至1181年(淳熙八年)之间,当时辛弃疾正在江西上饶带湖任上,担任建康通判兼江东安抚使。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因反对朝廷议和而遭到排挤、打击,被免官回乡闲居,并创作了《满江红》。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以下是关于《满江红》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国势渐衰,北方金朝虎视眈眈。辛弃疾虽为文臣,却深具民族意识,他不仅关心国家的兴亡,更关注民间疾苦。因此,在他被罢官归乡后,仍心系江山社稷,遂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杰作。

二、主要内容

  1. 词牌与格律:《满江红》采用传统的“长调”形式,即七言句式。其平仄韵脚遵循古诗词的规范,体现了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2. 主题表达:本词以壮丽的景象开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国家未来的无限遐想。词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情感深沉而真挚。
  3. 艺术特点: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怒发冲冠”、“凭栏久立”、“青山遮不住”等,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乏生动的画面感。同时,词人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使得整首词更加感人肺腑。

三、艺术手法

  1. 意象塑造:词人通过对山川草木的细致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其中,“青山遮不住”一句,更是将自然的伟力与人的渺小巧妙对比,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2. 情感渲染:词中情感饱满而热烈,尤其是结尾部分,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悲壮的色彩。这种情感的渲染方式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3. 语言特色:词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观的细腻笔触,还是表达情感变化的微妙变化,都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种语言特色不仅让整首词更具诗意,也让读者在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词人的情感世界。

《满江红》不仅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心灵。《满江红》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的传世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