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日梦八卷施谷看花

窗前十馀株,窥牖复窥巷。
高低拂床榻,红紫叠压梦。
幽人眠正熟,压梦识春重。
伊谁伴清寂,新燕昨巢栋。
波光猛飞越,春半已消冻。
缘阶栽绿竹,一碧欲无缝。
奇书堆面面,正此酌春瓮。
一晌魂已飞,南邻笛三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尽日梦八卷施谷看花》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某个清晨,独自观察窗外的景象,感受春天消逝的情景。下面将围绕此诗进行深入探讨:

  1. 诗歌原文
    窗前十余株,窥牖复窥巷。
    高低拂床榻,红紫叠压梦。
    幽人眠正熟,压梦识春重。
    伊谁伴清寂,新燕昨巢栋。
    波光猛飞越,春半已消冻。
    缘阶栽绿竹,一碧欲无缝。
    奇书堆面面,正此酌春瓮。
    一晌魂已飞,南鄰笛三弄。

  2. 诗歌解析

  • 自然景物:诗中通过对窗户前十株树木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树木高低有致地映照在床榻上,而花朵的颜色则叠加在梦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氛围。
  • 人事感慨:诗人通过“幽人眠正熟,压梦识春重”表达了对逝去春天的回忆与思念。这里的“春重”不仅指春天的回归,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悲哀。
  • 季节变化:诗中“波光猛飞越,春半已消冻”,展现了春天的温暖渐渐消散于冬日寒风之中的景象,映射出季节变化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感。
  • 生活情趣:诗末提到的“南鄰笛三弄”,可能指的是邻家传来的音乐声,增添了一份生活的闲适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洪亮吉(1762-1825),字君直,号北江,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任编修等职。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学术贡献著称。
  • 创作成就:洪亮吉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兼收并蓄,文工骈体,与孔广森齐名,被誉为“洪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对地理、人口等学科有所研究,对近代人口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春尽日梦八卷施谷看花》以其精致的意象构建了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其中“窗前十余株”和“窥牖复窥巷”等句,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心观察和深刻感受。
  • 情感表达:整首诗贯穿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对其逝去的哀叹。从“春半已消冻”到“波光猛飞越”,诗人的情感层层递进,从初春的温暖到冬日的寒冷,再到春日消逝的无奈与悲凉。
  •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让植物如“红紫叠压梦”,燕子“新燕昨巢栋”,使得原本静态的自然景物变得生动起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春尽日梦八卷施谷看花》是一篇充满诗意、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洪亮吉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