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来一谷云,空白湿朝露。
披云寻绝磴,生翠落无数。
蒙蒙万竿竹,中有接天路。
谷禽飞不透,怒欲攫云住。
巑岏正迷目,塔院忽回步。
缁流吾岂识,重此本儒素。
遗规尚堪仰,百代守其故。
引泉来山门,飞雨屋上注。
斋厨随粥饭,不更辟堂户。
众生皆简默,劳客久延伫。
清磬出石房,悠然发灵悟。
云栖寺望五云山并访莲池大师塔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栖寺望五云山并访莲池大师塔院》是清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00年)秋天,作者与友人游览杭州灵隐寺时所作。诗人登上灵隐寺前的北高峰云栖寺,遥望远处巍峨壮观的山峰,并参观了附近的莲池大师塔院。在诗中,袁宏道描绘了灵隐寺及其周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居士,世称“六休先生”。明代著名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有“公安三才子”之称。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富有个性,被誉为“性灵说”的创始人。《徐霞客游记》曾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又与兄子宗立、弟克昌合称为“三袁弟子”。
在《云栖寺望五云山并访莲池大师塔院》这首诗中,袁宏道通过描写云栖寺及周边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他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云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莲池大师塔院的古朴典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浮生若梦”、“人生几何”等诗句,都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云栖寺望五云山并访莲池大师塔院》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感悟,展现了袁宏道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