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堡至头堡一路见割者不绝多回部所种

三堡至头堡,亩亩麦新刈。
咸携菠笨车,往返数难记。
……“缠头”何辛勤,风雨所不避。
全家拿筐盛,儿女在旁戏。
一岁只一收,仓箱已云备。
……今看戈壁外,活壤庶无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三堡至头堡一路见割者不绝多回部所种》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边塞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从诗歌的内容上看,它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景象。在这首诗中,作者提到“自三堡至头堡一路见割者不绝”,这意味着在这段路途上,农民们在边境线上被强行割掉土地,生活困苦无比。这种情景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贫困和动荡,同时也暗示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不善,导致人民遭受苦难。

从诗歌的情感表达上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他也通过对农民被强行割地的痛苦描述,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切。

从诗歌的语言表达上看,王士禛运用了朴素而生动的语言,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农民的痛苦生活形象地展现出来。这种语言风格既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自三堡至头堡一路见割者不绝多回部所种》是一首充满忧患意识的边塞诗作。它通过描绘边塞荒凉的景象和农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切。同时,王士禛运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使得作品更加感人肺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