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沙枣泉

伊犁三月三,哈密六月六。
风日固自佳,其奈客幽独。
今宵宿沙枣,马病扰心曲。
挥扇急出门,临流看飞瀑。
林长久延伫,石喜可容足。
鸦巢厌人影,月出景相逐。
双燕更有情,更残导归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沙枣泉》是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述了伊犁和哈密的风日之佳,但诗人自己却因客居他乡而感到孤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宿沙枣泉·伊犁三月三》作者为清代诗人洪亮吉,其诗全文如下:伊犁三月三,哈密六月六。风日固自佳,其奈客幽独。今宵宿沙枣,马病扰心曲。挥扇急出门,临流看飞瀑。林长延伫立,石喜可容足。鸦巢厌人影,月出景相逐。双燕更有情,更残导归宿。
  2. 创作背景:在新疆哈密市向西80多公里处有一个叫做沙枣泉的地方,现在仍然存在一棵被称为“九龙树”的大柳树。《宿沙枣泉·伊犁三月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伊犁和哈密之间的旅行体验有关,他在这两个地方分别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风日之佳,但同时也因为身处他乡而感到孤独。
  3. 诗歌鉴赏:《宿沙枣泉》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通过对沙枣泉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沙枣泉的自然美和内心的孤独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含深刻的情感表达。
  4. 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一直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之一。沙枣泉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诗人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沙枣泉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的魅力和深度。

对于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了解《宿沙枣泉》这样的作品可以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探索更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宿沙枣泉》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