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里井间,只有十家住。
十家汲井过,并向麦畦注。
麦肥如野菽,饱食耐征戍。
耕余了无事,间或插桑苎。
遂令半里间,夹屋无杂树。
南山团作障,三里塞去路。
时有归墟人,穿云如白鹭。
四十里井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十里井汛》是清代著名诗人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洪亮吉(1746-1809),字北江,号稚存,又号玉谿生,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文学家,有“清诗殿军”之称。其一生著作颇丰,尤以诗词著称,被誉为“一代文宗”。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深受后人推崇。
在这首诗中,“四十里井汛”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个充满象征和深意的意象。“四十里井间,只有十家住”,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小村落的地理位置及其居住密度,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简朴的生活环境。而接下来的文字则进一步展开这一景象,“十家汲井过,并向麦畦注。麦肥如野菽,饱食耐征戍。”这里不仅描绘了农事活动的繁忙场景,还通过“麦肥如野菽”暗示了农村生活的自给自足和富饶,以及农民对于辛勤劳作的满足感。
诗的后半部分,“耕余了无事,间或插桑苧。遂令半里间,夹屋无杂树。”则是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另一种诠释。这里的“耕余”和“间或插桑苧”展示了农民在农忙之余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闲暇时进行的手工艺活动。最后两句“南山团作障,三里塞去路。时有归墟人,穿云如白鹭”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南山仿佛成为了一道自然的屏障,既保护了村庄免受外界侵扰,又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美的感受。而归墟人的归来,如同白鹭般穿云而过,则给人以宁静和和谐之感。
《四十里井汛》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清代乡村社会的风貌,而且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洪亮吉的文学成就及其作品中蕴含的深邃思想。